陈守文,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I,微生物细胞工厂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环境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楚天园丁奖。主要从事地衣芽胞杆菌生物技术及合成生物学相关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课题数10余项,承担大型企业横向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0余件,美国发明专利2件,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3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序2)、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序1)。
三尺讲台铸师魂,育得桃李满眼新
作为大学教授,陈守文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育桃李,写春秋。潜心教书育人,推进学科发展,是他的人生理想。他深知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坚守师德做到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热爱教育事业,对教学始终充满激情,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知识技能。
陈守文常年坚持给本科生上课,精心备课,认真授课,站好三尺讲台。他先后主讲了《酶工程》、《发酵工程》《应用酶学》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出版多部教材。
他坚持教学一线,创新课堂教学新方式。他通过研究分组、小组讨论等多种模式,为学生开设多个研学合一、教学相长的训练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提升学习兴趣和自主动能,多次被学校评价为教学课程优秀。
他坚持学以致用,探寻实践教学新思路。他引导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创新思维,实现学以致用、学以会用、学以好用,提高自主创新等科研能力和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综合能力,先后指导学生在全国学科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多项;指导的多篇本科生和硕士生论文获湖北省优秀论文。
他坚持师者仁心,优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先后指导培养博士10余名和硕士100余名,多人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一批学生脱颖而出,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优秀人才。
潜心科研求创新 科研攻关结硕果
多年来,陈守文潜心科研,成果丰硕。“陈老师的科研工作和家庭生活没有寒暑假、节假日之分,大年初二就到实验室工作。”“实验室、生产企业、家,就是他的‘三点一线’”。他的科研团队成员、学生们经常这样评价。针对聚谷氨酸发酵生产效率低、肥料应用技术缺乏等问题,他发明了聚γ-谷氨酸作为新型生物刺激素在农业种植中应用技术,研制推广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系列增效肥等新产品,聚谷氨酸生产技术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系列增效肥等应用技术在我国肥料企业广泛应用。成果荣获2014年度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针对地衣芽胞杆菌菌种育种周期长、商业化产品谱窄和发酵生产成本高等难题。他带领团队建立了从基因到功能模块的多层次提升工业菌株生产性能的细胞工厂共性技术,创建简便、高效、多用途地衣芽胞杆菌细胞工厂平台,构建聚γ-谷氨酸等产品高性能生产菌株,开发配套高效经济发酵生产技术,助力我国发酵产业自立自强和工业菌种自主可控。成果荣获2023年度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产学融合不畏难,服务地方展担当
陈守文认为,科学研究不仅要紧跟专业与学科前沿,更要接地气,要结合社会和企业需求,“在实验室‘播种’‘种地’,在企业‘开花’‘结果’,这才是科学研究最大的收获。”
基于建立的聚谷氨酸分子育种、发酵生产及农业应用技术体系,他率先在我国实现聚γ-谷氨酸产业化,开发了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及系列增效肥等新产品,相关成果开创并推动我国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及增效肥产业蓬勃发展。相关技术在多家企业应用推广,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长期担任绿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围绕公司主营产品杆菌肽高效生产的分子育种、发酵生产及新产品创制开展联合攻关,建立了杆菌肽高效发酵生产技术体系,开发了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等新产品。
此外,他还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简便、高效、多用途地衣芽胞杆菌细胞工厂平台,带领团队构建了酶蛋白、核苷等产品高性能生产菌株,相关技术在相关企业推广,签订技术开发和转让数千万元,应用企业新增直接经济效益数十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