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支持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
在教学调研、本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参加学院组织本科生教学的活动等公益性中从不推辞,积极献言献策。工作中服从大局,积极支持学院的科学建设,不计较个人(实验室资源)的得失及资金支持的多少。
二、关心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
课堂上精心讲授专业知识,课后与学生交流做人的道理,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心关心,母校的关爱。在研究生培养中,宽严结合言传身教。指导研究生论文实验中严格要求,规范实验操作,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学习和科研探索中,平等交流,形成自由的学术氛围;在生活中体贴学生,在经费并不充裕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对研究生发放科研津贴,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
三、坚持传承科研特色、做好优质早稻育种工作,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优质早稻品种选育是湖北大学持续了20多年科研方向,在“十五”、“十一五”选育出我国第一批稻米品质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标准杂交早稻两优287、两优42、两优25品种,使得湖北省优质早稻育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奠定了湖北大学在湖北省优质早稻育种的优势地位。
由于的粮食价格和劳动力等因素,早稻生产受到严重冲击,许多育种单位开始转向中、晚稻。我们在扩展育种领域的同时,坚持本校的特色,在前期早稻高产、优质的基础上再次攻坚,坚持优质、高产、抗稻瘟病育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湖北大学既无农学专业,又无相应的学科平台,只是凭我们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努力应得同行的尊重。由于我们在早稻优质、抗病育种表现出的好势头,湖北省农科院等单位已经主动和我校开展优质、高产、抗病早、晚稻新品种合作,我们也主动开放与省内外(如福建、湖南等)育种单位交流,对外交流湖北大学原种资源,提升了学校在优质早稻育种领域的影响力。
四、校企合作、联合开发、服务社会。
与企业合作育种、联合开发是湖北大学水稻育种的传统,我们不仅继续坚持与湖北省内企业开展合作的同时,与外省企业开展育种合作,并扩大了合作范围,拓展品种选育与品种开展的平台,推广应用湖北大学的科研成果,促进合作种业的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也搭建了更大的平台,展示了湖北大学应用研究成果,为提升学校知名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继获200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1年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贰等奖,2012年获得湖北高校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奖励之后,获得201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5年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