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华,男,中共党员,德国波恩大学博士。现任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在3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把人才培养视作自己的生命线,将学术研究转化成教育资源,将师德修养升华为无私奉献,在三尺讲坛上谱写了绚丽的人生篇章。先后获得全国“‘十一.五’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以及武汉市“十佳留学报国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赤子情深念乡恩
李兆华同志曾先后留学和工作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波恩大学、日本宇都宫大学和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在国外工作期间,无论科研能力、研究成果,还是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李兆华的表现都深得单位和同事的肯定和嘉许。
作为一名学者,优厚的福利待遇、先进的硬件设施和实验器材能确保李兆华在学术上没有后顾之忧。但2003年,他毅然婉拒了国外多所机构和大学的热情邀请,选择回到家乡的高校——湖北大学组建资源环境学院。学院组建之初,工作千头万绪。他怀着对学校和家乡的热爱,全身心投入到学院的组建工作之中,使学院很快走上了正轨。在他的带领下,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发展日新月异,教学、科研、党建、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都走在全校的前列,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后来,每当有人为李兆华的这个抉择惋惜或者问起他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时,他总是动情地说道:“鸦有反哺之意,羊知跪乳之恩。做人要饮水思源,祖国和家乡人民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所以,当我的国家、我的父老乡亲需要我的时候,回到这一片时刻思念着的养育我的地方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抉择。”平实的语言,描绘出的是李兆华深深的赤子情怀和他不贪名、不图利,乐观正派、光明磊落的思想境界。
作为“千湖之省”,水资源是湖北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的优势和解决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李兆华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服务湖北农村的环保事业上。在天寒地冻的洪湖岸边,有他进行生物浮岛越冬试验的身影;在烈日炎炎的武当剑河,有他进行生态修复方案设计的汗水;在清江山村昏黄的油灯下,他和父老乡亲促膝谈心;在长江渔船袅袅的炊烟中,他和渔民憧憬未来。在他身上看不到“海归”的“洋气”和“傲气”,有的只是对父老乡亲心手相连的关爱和对家乡环保事业“舍得一身剐”的执着。他曾应邀为梁子湖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该项目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实施。在完成此项规划中,他谢绝了当地支付的50万元规划项目费用,而是免费承担了此项目。在他的心里,能为家乡做事是反哺,是荣誉。
正是胸怀这份浓浓的故乡情,李兆华同志还欣然兼任了湖北省农业资源与区域研究所所长、中共湖北省委决策支持顾问、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这些身份都为他回报乡恩拓宽了路径。
师德如松谱大爱
师德如松,百折不弯;师德如荷,污泥不染。李兆华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因此,心中要有大爱,手上要有绝活,要能够将知识转化成艺术,像春雨一样洒落学生的心田,变成学生的人生财富”。他借鉴国外大学的授课传统,按照教学大纲,利用自己精通多国语言的优势,将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最新进展纳入课程内容,并每次课前都会针对上次课学生的听课情况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教学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反复推敲、更新,自己编写讲义,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最好的思想、最新的知识呈现给学生。10多年来,李兆华的教学质量优秀率始终保持在100%,教学质量评估长期名列前茅,他主讲的课程“环境生态学”获评湖北省精品课程,主持的“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成为湖北省第一个环境类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的“环境工程专业”晋升湖北省第一批环境类省级品牌专业。
李兆华还特别强调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他提出在学院内部建立以“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就业指导、心理疏导”为核心的“四导”综合导师制,将大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全部纳入综合导师制培养系统。李兆华每年都会指导5-8名本科生和2-5名研究生,每周都会有1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学生直接交谈,根据接触过程中发现的个性特点、学术专长和特殊问题,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他有一颗慈母的情怀,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尽力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先后为困难学生捐助资金3万多元,也曾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彻夜交谈,化解疑虑,坚定信心。学院的许多学生亲切的称呼他“华叔”,说道:做华叔的学生真的很幸福!
在李兆华的指导下,本科生论文《利用生物浮岛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从全国400多所参赛高校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2009年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世博专项竞赛特等奖,全国仅产生11个特等奖;本科生项目《武汉农乐蔬公司创业计划》荣获2010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决赛三等奖;本科生论文《京山县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获得2011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世园专项三等奖;本科生项目《点清农村水污染治理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获得2012年湖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金奖;本科生调研报告《梁子湖水污染源调查》获得2013年湖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此外,他指导的学生还获得2篇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和1篇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近10年来,有27名研究生和40多名本科生在他的指导下学习,从他的身边走出国门、走向社会,成为环保事业的优秀人才。
丹心一片湖水清
面对日趋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李兆华义务反顾地带领研究团队长期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研,足迹遍布湖北的山山水水。他时常语重心长地对他的团队说,“农村环境所积存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也许还不能完全解决,但如果我们不试图去解决,就对不起我们的子孙后代”。
为此,李兆华主持研发了生物浮岛技术(14项专利)、原位净水设备(3项专利)、组合人工湿地(2项专利)、养殖废水净化(1项专利)等农村环保适用技术,通过技术组合与集成,实现了农村污水的资源化处理。有关农村污水处理和农村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成果双双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成果“新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武汉市2013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农村富营养化水体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湖北省2012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环保部周生贤部长视察由李兆华主持完成的湖北洪湖生物浮岛示范工程后,批示“这是湖北的创新,可在全国推广”。目前,这一技术已推广到全国18个省市。
同时,为解决“千湖之省”的水污染问题,李兆华先后主持了梁子湖、长湖、大冶湖、斧头湖、洪湖、清江、三峡(湖北段)、丹江口水库(剑河)和武汉城市圈“碧水工程”的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出版了《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长湖水污染防治研究》、《大冶湖水污染防治研究》、《清江水污染防治研究》和《武汉城市圈水污染防治研究》等5部专著,为湖北省重要水体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李兆华还积极关注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撰写并出版了湖北省第一部有关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著作《工业化转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讨》和第一本指导生态创建工作的著作《湖北京山生态建设研究》。
作为院长,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外,李兆华还需要腾出精力处理学院事务。他在全校学院中率先推行了“综合导师制”、“教师坐班制”、“DIY创新实验”等教育教学改革。十年来,学院教职工增加了4倍,本科生增加了21倍,研究生增加了20倍,从未发生一起管理责任事故,学院的教学和科研等工作始终位居学校前列,学院成为湖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2013年被湖北省遴选为学院制改革试点单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李兆华一直牢记1984年走出华中师范大学校门时老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教诲,用三十年的汗水和心血诠释出的是大爱无疆的师德和大道无垠的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