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燕同志2003年毕业留校,先后担任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辅导员,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我校美国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现任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兼副书记。
她多次年度考核优秀,2012年获得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此外,还被授予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十佳教学能手、“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全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工作者”、和“全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全球生涯教练、《国际汉语教师》证书面试官、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培训师等资格证书。
一、奉献:“润物细无声”的知心姐姐
学生工作事无巨细。从日常管理到学风建设,从奖勤助贷到心理健康。胡晓燕同志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来爱护。无论是在中国学生还是国际学生中,她有一个温暖的名字——“燕姐”。
她所带的班级中一名学生大面积脑出血,情况十分危急,她第一时间将学生送上120急救车。得知其家庭经济困难,她带头捐出1000元,并立即组织学院师生为其捐款。随后的一年时间里,生病学生在哪家医院,她就到哪里看望。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虹桥脑科医院……她辗转武汉三镇,是因为她放不下趟在病床上的学生。
在一次毕业生座谈会上,一名毕业生向胡晓燕同志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感谢胡老师在关键的时候拉了我一把,否则,我恐怕会意志消沉下去,灰色地过完我的大学生活。”和风化甘露,润物细无声。胡晓燕同志默默的奉献,收获的是学生工作的稳定局面和广大学生的成长进步。
二、提升:为成为更好的服务者
“不断地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这是经常出现在胡晓燕同志嘴边的一句话。胡晓燕同志发挥自己的英语专业背景和多年学生工作的优势,完成了一本介绍美国支教经验的译作《改写未来——美丽美国如何创造教育平等的世界》,2012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受美国积极心理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安妮女士的邀请,她完成了《生命质量疗法》一书第3-6章翻译,该书即将出版。
干一爱,爱一行,钻一行。胡晓燕同志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理论探索,不断地提升工作水平。调至国际教育学院不久,她主持的“搭建国际志愿服务平台,打造国际化育人立交桥”项目,便获批2018年湖北省教育厅高校实践育人特色项目;主持的“积极团体辅导对改善国际新生跨文化适应的初探”项目,获批2018年湖北大学学生工作专项课题研究;任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期间,她主持的“海外实践对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能力的作用——以孔子学院为例”项目,获批2016年湖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2年任数学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时主持的“地方高校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困境与破解——基于对湖北大学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的思考”项目,获批2012年湖北大学校级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她鼓励学生勇于追求自己心中感兴趣而又有意义的事。这种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精神也在无形中鼓舞着她的学生们。
三、桥梁:国际文化交流的践行者
国际文化交流简单地来说,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走出去”、“请进来”。胡晓燕同志在这块全新的领域默默耕耘。2014-2017年学校将其外派至美国孔子学院工作,她一直热心地为传播中华文化做贡献。“每一种文化都有自身的遗产和‘根’,中华文化更是有着极深的历史根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她的美。”在讲好中国文化故事的同时,她也找准了中国文化与美国民众接轨的需求,把孔子学院“想讲的”和当地民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比如除了汉语言教学以外,她组织教师们先后编排了新疆舞《达坂城的姑娘》、彝族舞《七月火把节》等节目,还组建了孟菲斯市第一支舞龙队。曾多次亮相当地华人春晚、德国城国际文化节、杰克森国际美食与音乐文化节等活动。活动引起极大的反响,被美国《太阳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网等多家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她把握孔子学院与美国市民的情感共鸣点,让他们能更好地读懂中国。
离任回国以后,她在国际教育学院继续发挥“桥梁”的作用开始从事国际学生管理工作。在这片新的园地,她善于整合自身优势,也积极拓展校外、海外的资源,为国际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二胡、国球、中国古典舞蹈、陶艺、二十四节气、……国际学生需要什么,她就找到相关专家,中英文双语给学生讲透。一个学期下来,共举办讲座18场,可谓一份中国文化大餐。这些撒下去的种子,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生根发芽:在2017年武汉市职工气功大赛中,国际学生代表队一举捧回了金奖;继乒乓球队、太极、武术等俱乐部成立以后,2018年4月,国际学生舞龙队也应运而生,短短两周的训练便在5月湖北省“留动中国”体育文化展示活动中一举夺得第四名的好成绩。近日又传来捷报,在第34届楚才国际作文竞赛中,国际学生取得了一等奖3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9人的好成绩。
四、关爱——女教工的温暖守护者
胡晓燕的办公室是学院最温馨的地方。为了给教师们提供一个下课后能放松畅聊的地方,她特地从家里带来了咖啡壶,自己购置了咖啡、茶叶等等。没课的时候,她的办公室总是很热闹。老师们聊聊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谈谈近期教学和活动的安排,或者说说生活上的糟心事。你一言我一语之间,烦恼和不快也烟消云散了。
她也积极发挥自己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关爱身边的每一位同事,为大家排忧解难。她的热心与爱心让她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平时工作繁忙,她经常牺牲自己午休的时间,倾听大家的心事。
2018年6月,作为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培训师,她在学院举办了一次“让心放轻松”的讲座,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团体辅导。参加完讲座的老师说:“以前从来没有和身边的同事有过肢体的接触,这次活动,拉近了和大家的距离,现在感觉真是的亲如一家人了!”
“奉献敬业,一丝不苟;虽为老师,更像朋友;春风化雨,温暖人心。”这是毕业十周年的学生返校时对胡晓燕的评价。工作16年来,无论是在学生工作岗位、海外孔子学院或者现在的国际学生管理岗位,她始终像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坚持“浸”在工作中,播撒爱的阳光和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