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兵,男,现为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杨兵同志自2010年博士后出站进入湖北大学教育学院,积极投身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时刻以大局为重,处处为学生着想,承担了近10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积极服务社会,主持了近20项纵横向项目,获得委托项目经费超过500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获得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好评。
爱岗敬业,处处为学生着想
在这10年时间内,杨兵同志承担了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传感器技术》和《RFID技术》等本科生课程,《移动学习》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等研究生课程,繁重的教学任务,杨兵同志并没有放松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和教学方式的探索,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特点,特别注意联系实际应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引入企业实际项目进入课堂教学环节,在《传感器技术》和《RFID技术》的教学实验环节,积极和中智讯、武汉虹信等企业联系,引入实际项目进入课堂,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实验教学,例如,采用中智讯安卓平台进行移动技术开发的教学,智慧教室平台进行传感器和RFID教学等。进一步缩短和简化从学生到设计职业的跨越和转变过程,让生涩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学生也对教学内容变得兴趣盎然。杨兵同志通过对教学方式的探索,帮助学生在真实项目课程中,要按照团队的工作方式结成小组,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服别人推销自己的能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的将以前条块状的知识,融为一炉,并付诸实用,并在应用过程中清晰的看到自身的不足,并自觉地补足相关的知识,无形中让前期的理论教学更加完整和有效,特别是在教育技术学产业班,教学方式的改变带来整个班级专业认同感和动手能力的大幅度增强。
杨兵同志担任过一届教育技术学专业班主任,在仅仅一年班主任的时间,克服住家和学校较远的困难,和学生交朋友,加强学生世界观的培养,特别注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奋起拼搏。在杨兵同志的鼓励下,这一届教育技术专业喜爱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大胆报考985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例如,汪胜同学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并在杨兵同志的推荐下,进入其博士导师实验室,其动手能力也得到了该实验室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并且毕业后顺利进入阿里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杨兵同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认同本专业,敢于向自己喜爱的方向拼搏。
作为一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普通教师,积极思考本专业的发展,撰写申报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并获批,开拓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内涵,为了让学生能够始终获得专业的一手信息,杨兵同志依靠院系平台,利用前期和物联网企业合作基础,积极联系物联网相关企业,例如,湖北电信湖北公众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烟草专卖局信息中心,宜昌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和湖北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聘请相关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作为该方向的兼职教授或兼职教师。杨兵同志积极参与建设符合专业需求的实验室。物联网在全国来说,都是一个新兴的专业,都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教育学院建设物联网教育专业,基本处于从零开始阶段。杨兵同志积极调研,学习,向企业学习,向兄弟院校学习,多次加入讨论完善实验室建设方案,目前已经建设基本满足本专业教学需求的实验室。
科研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杨兵同志没有放松对自己科研的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自己学术阅历。杨兵同志科研和应用紧密结合,明确探索基于英语学习的自适应学习平台,分析学习者学习反馈机制,学习反馈策略的建立机制,思考词汇认知度量标准,进行记忆周期研究,分析学习者学习的各种行为,评价学习者学习效果,为学习者推荐新的学习内容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探索实现模糊推理机制,在分析学习者学习能力基础上,自动推荐合适地学习资源给学习者学习,提高学习者英语掌握能力;探索系统数据可视化在理解力、视觉装饰、设计与美学、视觉隐喻、数据记忆和数据存储等五个方面帮助用户信息传达中的作用,设计自适应学习系统数据可视化标准;在此基础上,设计自适应学习系统框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SAT在线测试平台,并已经上线运行。经过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论文撰写方面,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例如:SSCI期刊《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和SCI期刊《journal of sensor》《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和《计算机学报》《现代教育技术》《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等。
服务社会,实现人才培养和团队锻炼双赢
自从加入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杨兵同志积极依托院系平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帮助烟草行业制定多项行业信息化标准,并且已经在湖北省内推广实施;调研烟草行业信息化现状,梳理烟草行业信息化流程,为湖北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建言;帮助地方建设信息化平台,例如,宜昌市科技共享服务平台和宜昌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同时,通过服务社会,依托项目,锻炼了青年教师队伍,也培养了研究生软件开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