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工风采

求道如斯严 琢才俨如斯 ——第八届“十佳师德标兵”材料学院吴水林事迹材料

 

吴水林,男,19767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湖北大学第一人)、“湖北省特聘专家”、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2008年开始加盟材料学院,是湖北大学的土地上自我努力、自我奋斗成长起来的一名专家人才。
十年耕耘 潜心求道
2014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4年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名单,湖北大学吴水林教授的项目“医用金属材料及其表面仿生学”榜上有名。成功的背后有艰难的跋涉,对吴水林来讲,国家“优青项目”的获得,有着他十年来甘之如饴的艰辛付出和反复探求。
常言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国家“优青项目”主要支持具备5年至10年的科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资助期限为3年。吴水林采撷到了我校国家“优青项目”的第一颗樱桃,而为了种这棵樱桃树,他在医用金属材料领域默默努力了十年。
“医者仁心”,从事医用材料研究的人不是医生,但他们跟医生一样,有一颗济人济世的仁爱之心。据统计,我国目前有775万个残肢患者,每年新增骨损伤患者300万,国内对人工关节的需求是每年50万套,人工关节替换年增长率高达25%。然而,由于80% 的生物医学材料制品都来自国外,95%的人工关节也是从国外进口。吴水林从2004年至今,一直致力于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医用多孔记忆合金、医用金属材料的表面工程,以及纳米结构仿生学等多个交叉学科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型的研究成果。他的这些研究不仅能促使我国的骨修复产品不再大量依赖进口,还能降低我国骨修复产品价格,满足广大骨科患者的治病需求。
在学术成果方面,截至目前,他已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90余篇,《自然-亚洲材料》(NPG-Asia Materials)和全球排名第一的纳米技术网站Nanowerk大篇幅专题报道吴水林的研究成果。2010年底,《科学时报》以“湖北大学发现能促进新组织形成的人工骨新材料”作为标题,头版报道吴水林课题组发表在国际生物材料领域的顶级期刊《Biomaterials》上的研究成果。在2013—2014期间,他的两篇论文先后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的顶级期刊《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Reports》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这两篇文章均是我校首次以第一署名在此类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
在学术影响力方面,他的科研工作引起众多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引用, 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得者罗伯特朗格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丁传贤院士。吴水林受邀在著名期刊Mater Sci Eng R-Rep撰写综述, GoogleScholar统计引用超过1900,H指数26SCI他引超过1000次。是2014国际生物材料学会年会先进工程金属基生物材料分会的发起人之一、分会主席,他受邀在美国材料学会(MRS)、美国金属学会(ASM)、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等多个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传道授业 精心琢才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吴水林首先考虑的是,教书目的是育人;要育好一批国家建设人才,首先要有一支好的学术队伍。他时刻不忘扶掖本学科年轻教师的成长,注重从专家治教、教授治学的层面,从学科发展的长远谋划角度,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依托,注重培育和组建一支能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打硬仗的学术团队。
吴教授作为博士生导师,他担负着指导博士生、硕士生的任务。吴教授认为,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很重要,2010年底作为“楚天学子”全职回校的吴水林,从最初带着一名学生做科研,到如今他和刘想梅老师带领着1名青年教师、1名博士后、16名研究生和10余名本科生成立科研团队。在吴教授看来,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不在于“人才济济”,更在于精心管理。如果说发现人才的最好典故是伯乐识马,他则把团队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作驯马师和马的关系。好的驯马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还要有过硬的管理和引导能力,将自己的理念与思维传递给学生,引导并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开展科研,这样才能让这支科研团队成长得更快更高。
吴教授关心和爱护学生,要求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名学术道德正派、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人,其次才是做科研。当学生在生活和实验中出现了小问题,他总是从点滴中言传身教,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传授给学生做人做事做科研的道理。他每天早上8点进实验室,晚上10点离开实验室,基本上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12小时左右;坚持每周召开学术组会,听取学生们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然后和大家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组会时间,在其他任何时间,学生都可以找他汇报近期学习和实验进展以及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合理地帮助学生安排实验进度,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率地完成研究工作,提升科研水平。
实验室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吴水林教授把研究生的培养作为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吴教授创设了一套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从每天的早中晚6次签到打卡,到实验室的仪器使用和维护、实验药品试剂的配备和采购,再到实验室环境整治和卫生清洁。规章制度实施2年以来,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科学品质。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吴教授生物材料及表面工程材料研究团队正式成立于2015年,该团队招收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2013级)已经陆续在Prog Mater SciCorrosion ScienceActa Biomaterialia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顶级1区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两年,该团队已经以湖北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影响因子10.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3篇。吴教授对每个学生的第一篇学术论文都认真地逐字逐句的审核和修改,大到学术观点、科学推论和思维逻辑,小至段落标点符号,他都认真审核、仔细推敲。有时至半夜时分,他还在办公室为学生审核修改论文。在审核完论文时,他都会当面指出学生论文中大大小小的问题和不足,并用自己丰富的经验指导学生如何在以后的论文撰写中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
除了博士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每年都会有本科二年级的三四名优秀学生主动来找吴老师表达加入课题组的愿望,吴老师会通过一些简单的考核来考察他们的能力,大部分本科生都会如愿所偿。吴教授不会因为他们是本科生而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不会因为本科生可能会浪费实验室资源而限制他们参与科研实验,而是会安排他们参加由博士生和硕士生组成的研究小组。他所指导的一名本科生2015年保研到北京大学工学院硕博连读;参与吴教授课题组的多名学生直接保研或考进了吴教授的课题组。
吴水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学院的院训“融才求道琢材成器”,向优秀的老一辈科学家学习,自觉高举科学旗帜,弘扬科学精神,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在简单却又充实的科研工作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