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开创图书管理新局面 服务育人,营造书香校园好氛围
2004年图书馆新馆建成后,学校图书馆把握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不断加强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综合办馆使实力迅速提升,成为了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和服务社会的信息咨询基地,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作为图书馆业务副馆长的骆晓曙同志凭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勇于创新,克难奋进,为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骆晓曙同志分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咨询服务、读者服务工作、古籍整理与保护;参与教育部、文化部共建共享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配合学校和学院开展相关项目申报、评估和建设工作;作为湖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还要参与全省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采购数字资源的商务谈判等业务工作。尽管工作项目繁多,责任重大,该同志还是以高尚的职业理想和善于学习、勤勉工作的精神状态,认真履行了岗位职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该同志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参加了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读红书等活动,使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加强了个人修养,作风正派;认真履行了岗位职责,爱岗敬业;严格执行学校和图书馆的相关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了为学校师生服务和廉洁奉公的工作理念;养成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的思想,不断增强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法律法规意识。在工作中,该同志认真落实馆党政联席会议通过的决定;不断推进改革力度,积极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在工作中,该同志积极协助馆长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勇于探索和创新,通过深化改革,提高了管理效率,使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不断进步,各项业务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有序和谐地发展。
骆晓曙同志明确图书馆建设目标,勤奋工作,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几个方面,不断推进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该同志不断深化文献资源建设机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完善新的管理和运行模式,牢固树立学校师生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主体这一基本原则;开展了数据库资源续订前的调研、论证和商务谈判工作,使采购质量在不断提高;开展了优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加了信息资源的数量;积极参与全国性和区域性文献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扩大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范围,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截止2011年底,图书馆收藏有中外文纸质文献208.68万册,电子图书238万册;拥有中外文数据库235个,中外文电子全文期刊近3万种,构成了多类型、多载体、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中心工作。该同志加强了传统读者服务工作的制度更新,使服务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读者进馆量、图书借还量分别保持在230万人次和70万册次左右的高位状态。该同志进一步拓展了读者服务工作的范围和深度。加强了多途径、多形式主动服务的运行机制,加强了信息教育和培训工作、学科馆员运行机制的建立;逐步开展了文献传递、代检代查、定题服务、科技查新等高端服务项目;服务范围在逐渐扩大,逐渐成为了学校信息化培训基地和社会信息化服务基地。而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目前,数字图书馆的点击、下载等已经突破了两千万人次。
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是提高图书馆地位的重要路径。该同志参加了教育部的三大项目、文化部的三大项目、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三大工作任务、湖北省数字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省部支持合作计划等工作,不断扩大了文献资源共享的范围,使学校的文献资源保障水平在不断增强。组织申报了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工作。经过申报材料、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组专家汇报、接受现场评估后,使图书馆最终成为国务院批准、文化部授牌的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骆晓曙同志在副馆长岗位的5年期间,在2007年和2011年分别两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教育工作者,2009年年度考核为优秀,2011年被评为学校的统战工作先进个人。